(适用于2017级本科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视野开阔、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具有系统的经济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既能从事经济与管理实际工作,又能从事经济与管理理论研究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文化素质:具有丰富的人文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较深入地了解经济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方式,并对经济与管理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观察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要求
(1)工具性知识:具有从事社会调查、统计、金融大数据科学研究和行业科学研究所需的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软件应用等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具有从事经济学科研究和管理科学研究所需的人文历史、哲学政治、财经法规、财政金融、财务会计和市场管理等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经济科学研究和管理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计算科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4)专业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了解各种管理机构和管理工具的特点,学习市场经济、会计、投资、公司理财相关理论,了解银行、证券公司、企业财务部门和保险行业业务,具有从事统计分析、建:头缦展芾淼裙ぷ鞯幕灸芰。
3、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复杂研究及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创新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从事经济管理业务工作的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潜力;
(4)专业能力: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了解企业、公司、银行等业务,具有从事企业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贸易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为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大类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
大类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政治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法等。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课程体系 | 学分要求 | ||
公共教育课程 | 思想政治模块 | 16 | 必修40学分 |
军事模块 | 3 | ||
外语模块 | 12 | ||
体育模块 | 4 | ||
计算机模块 | 5 |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 18 | 必修18学分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5 | 选修5学分 | |
大类课程 | 大类基础课程 | 28.5 | 必修62.5学分 |
大类核心课程 | 34 |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程 | 53.5 | 53.5 |
专业选修课程 |